扫描二维码
关注英国365官网

首页  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沈阳日报》刊发英国365官网贾建锋教授文章

发布时间:2022/03/01 14:54:51


       2022224日出版的《沈阳日报》第9版“理评经纬”刊发英国365官网贾建锋教授和博士生孙柏鹏理论文章《“三力并举”将沈阳建设成青年人才成长型城市》。




“三力并举”将沈阳建设成青年人才成长型城市

 □贾建锋孙柏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中指出,要切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以风景、人文、时尚为要素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以平台、环境、新经济为重点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不断优化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解决好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父母养老等后顾之忧,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向往沈阳、扎根沈阳、圆梦沈阳”。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切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战略部署,沈阳市可依托平台支撑力、环境保障力和新经济驱动力“三力并举”,加快推进青年人才成长型城市建设。

       强化平台对青年人才成长型城市建设的支撑力

       夯实青年人才就业平台。第一,扩大青年人才就业岗位供给。加强优质市场主体引育,充分发挥沈阳市支柱性产业和新兴产业对青年人才的就业吸纳作用,有效扩大和稳定青年人才就业岗位。第二,扩展青年人才就业形态。积极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综合性青年人才就业平台,依托线上平台实现青年人才灵活就业、居家就业,同时保障线下平台能够充分满足传统雇佣模式下的青年人才就业需求,使得青年人才的就业形态更加丰富和多元。第三,强化青年人才就业服务。构筑完善的青年人才就业服务保障制度体系,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青年人才就业服务,为其适度发放青年人才就业服务补贴,以更好地帮助青年人才就业。

       建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第一,完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支持在沈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建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在创新成果转化和青年人才培育等方面形成合力,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场所。第二,丰富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载体。支持在沈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智能制造、工业强基、服务型制造以及绿色制造等专项,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布局,依托重大项目和重要平台集聚一批创新创业型青年领军人才。第三,强化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支持。降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准入门槛,加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积极发挥沈阳市创业担保贷款和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提升环境对青年人才成长型城市建设的保障力

       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型街区。第一,优化青年人才文旅体验。依据我市最新发布的《沈阳市城市核心发展板块划定方案》,以科技、生态和文旅等多元化现代服务功能为导向,高质量建设一批大型文旅综合体和文创基地,打造青年人才沉浸式体验旅游区。第二,培育青年人才消费新业态。以青年人才消费需求为导向,推动创建一批时尚潮流消费街区,培育个性化、多元化和品质化的消费新业态,并利用抖音、快手和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加以推广,更好地满足青年人才消费需求。第三,增强城市街巷青春活力。邀请专业设计师和建筑师,以及通过大学师生众筹创意等方式,对城市街巷进行微更新,鼓励环境设施的形态设计艺术化,将城市街巷打造成更具活力的青年人才理想生活场景。

       优化青年人才安居保障环境。第一,加强青年人才安居保障。构建完善租、售、补一体化的青年人才安居体系,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社区公寓以及青年人才公寓的供给力度,分层分类提高青年人才住房补贴标准。第二,妥善安置青年人才家庭成员。建立高水平中小学定点吸纳引进青年人才子女入学制度,对引进青年人才的子女适度优先安排就学,并为其随迁配偶提供财政补贴和就业协助,切实解决好引进青年人才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问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消除青年人才父母养老等后顾之忧。第三,提升青年人才医疗保健待遇。完善青年人才医疗保健制度,对在我市参加医疗保险且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建立健康档案,及时记录其动态健康信息,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服务人才和关爱人才的社会氛围。

       增强新经济对青年人才成长型城市建设的驱动力

       创设青年人才发展空间。第一,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树立更加积极和开放的政策导向,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人才引进窗口期,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等信息技术领域,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力引育智能型和技能型青年人才。第二,着力发展新经济行业。立足新经济背景下的青年人才需求,持续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经济行业,依托新经济行业倒逼青年人才培养,拓宽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空间。第三,积极组建新经济人才库。可借鉴成都市的经验,围绕“高校管、企业用、政府补”模式,搭建校政企人才合作平台,鼓励新经济企业在高校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博士以上人才“进企直通车”,鼓励引导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投入新经济领域。

       创优青年人才服务生态。第一,推动生产性服务数字化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相融合,助推沈阳市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数字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借力生产性服务数字化发展驱动青年人才成长型城市建设。第二,推动生活性服务数字化发展。在精准把握青年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开发面向青年人才生活性服务领域的新型共享应用软件和平台,助力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再造,推动生活性服务数字化发展与青年人才成长型城市建设协同共进。第三,推动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发展智慧物流、智慧金融、智慧办公、智慧家居和互联网医疗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借助智能服务为青年人才成长型城市建设提供新驱动力。

     (作者贾建锋系英国正版365中文网站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柏鹏系英国正版365中文网站博士研究生)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syd.com.cn/syrb/html/2022-02/24/content_121059_14527839.htm 


上一篇:下一篇:

快速链接

扫一扫,欢迎关注
管理学院官方微信